2009/05/29

World War @ facebook 心得

  最近迷上臉書裡的一個小遊戲:「世界大戰」,原因是用瀏覽器就可以玩、也沒有音效,很適合在我查找資料或是做實驗無聊時覬空偷玩一下。本來是一直都找不到啥同盟的,但是最近終於「誘拐」了幾個好友來玩這個 game。既是如此,就把之前在國中班版裡討論的一些心得整理出來放在這裡,權充做本月的第二篇吧(這樣就變成雙週記了!Ya!)不過本篇不能算是攻略,比起那些動輒 Lv.100 的元帥而言,我只是一個小咖,也沒去專門的討論區研究相關邏輯,所以大部分是我自己和朋友討論出來的「臆測」,不一定是對的,只是提供新入門者一些「沒那麼挫折」的遊玩方式罷了。



A.戰鬥的勝敗:
  戰鬥的勝敗我猜主要取決於(攻擊方的攻擊力 - 被襲者的防禦力),應該還包含了一些士氣的加權和國家建築的影響。

  國家建築的影響我沒啥研究,但是依照我個人經驗,土耳其跟香港人挺難贏的,所以沒事不要去惹他們;另外國家排行榜的前幾名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
  士氣原則很簡單。打贏了 +1 打輸了 -1。但是如果打等級低自己很多的對手(by 幫朋友復仇的方式)就算是打贏士氣也會扣很多(不知道是不是你的 Lv - 對方 Lv),所以除非是搶到肥羊或是要衝勝率,不然這種方式不太划算,因為士氣一旦低到一定程度(我猜是 <15)就是每戰必敗,而非得要去執行任務重新提昇不可。

  攻擊力與防禦力就是所有現在兵種單位的加乘,而軍隊最多可以到指揮力的兩倍。如果指揮力少,就只好買貴的兵種去提高數值,如果指揮力多,那就是全步兵也是沒差,反正蟻多咬死象。

B.控兵數(指揮力)與同盟:

  為了要贏得戰鬥,同盟是很重要的策略。因為每多一個同盟,總控兵數就會提昇,也就是代表你可以加大軍隊的總攻擊/防禦力(或是用較少的錢得到一樣的數值),e.g.如果有十萬的控兵數 = 廿萬的步兵(Lv.1 $200,000) = 六十萬的攻擊力;但是要達到六十萬的防禦力 = 五萬的高射砲 (Lv.12 $1,450,000) = 二萬五千的控兵數,不僅所費不貲,況且目前有十五個同盟的我,總控兵數也只有二萬二而已,也就是說如果我只買高射砲的話,無論如何擋不住對方的攻擊。是故,這個遊戲的首要策略就是努力增加同盟:同盟數代表控兵力,所以同盟一人的戰意如虹是絕對打不過同盟一千人的傷兵滿營的。想加同盟的只要到各國的會議室裡貼上「請加我同盟」,就會有一堆人來邀請了。不過因為我不想加一堆不認識的人做朋友,所以其實我並不考慮這招。

C.現金與存款的處理:

  因為同盟少(=總控兵數少=要更多錢買貴的兵種),自然錢變得更顯重要。以目前的台灣為例,銀行利息是 2%,每半小時結算一次 , 一次利息增加 (2% / 48) x 存款總金額。系統也是每半小時(的樣子)給一次零用錢,零用錢的多寡則取決於等級,等級越高每次領得的零用錢就越多。別忘了沒事就去把這些錢存進銀行裡,一方面生利息,另一方面也不會在挨打時順便被人搶走這些血汗錢。(銀行裡的存款是無法被搶的)

  至於工廠,我是建議不要蓋。因為一來工廠很貴,會花掉大半的積蓄;二來工廠蓋完後一次只能生產 1000 個單位,對於我習慣用的打法有點緩不濟急;最後則是等到你籌完錢蓋了工廠,之後又有更貴、更好用兵種的工廠,所以追是追不完的(當然,如果同盟數破百、只需要步兵海的人,也許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因素了)。

D.戰鬥的技巧:

   俗話說的好:「好的對手讓你上天堂,壞的對手讓你住牢房」挑中一個一定打得贏的對手很重要(因為後面的升級需要有一定的勝率當條件)。挑選對手的原則很簡單,就是以「同盟數」和「狀態」為基準來概算。大概的原則就是挑「同盟數 30 以下,狀態在『整裝待發』或是『傷兵滿營』的;一擊沒賺到一定金額(e.g. $5000)以上立刻換對手,但是如果是隻肥羊,就直接打到對方仆街吧...」。因為「狀態」就是對手目前的兵力數(雖然我不知道詳細的百分比與各名稱的對應關係),但是這兩種狀態至少表示他的兵力大概是在 70% 以下,加上同盟數的資訊就可以大概知道會不會贏了。要講究點的話,可以看看對手的國籍與照片。除了判斷他是不是「先進國家」外,國籍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時差的資訊,可供判斷對方是不是深夜在睡覺,而不會打一打馬上遭到反擊。照片的話,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放家庭生活照的(尤其是有小孩的),很有可能無暇照顧 facebook,是隻肥羊的機率較大。同理, party animal 或是(不是很正的)女生大頭照也有類似的可能。但是放正妹照片的不能惹,因為有正妹照 cover,同盟數一定都數百甚至破千;另外看起來一臉宅男樣的、放最近流行的動漫的(海賊王、火影忍者等)也比較可能會去研究怎麼玩,就算是他們同盟數只有一,還是不要浪費時間攻擊。

  基本上 Lv.20 以下跟以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,所以我們就分兩段來談吧!(注意,此處是以同盟數約僅10人的散戶為前提)

  在升到 Lv.20 以前的原則很簡單,就是一開始先按兵不動,等存一筆錢再開始「有時間玩時就裝滿具攻擊力的兵種,狂攻擊別人賺取勝率;沒時間玩時就裝滿防禦力高的兵種,吸引他人攻擊,賺取勝率」。因為同盟數少,很容易變成他人眼中的大魚,有了高防禦力自然可以吸引傻瓜上門踢鐵板,也可以同時「自動」累積等級。

  超過 Lv.20 之後,基本上遇到的都是動輒同盟數破百的怪物,此時因為同盟數少,就算把高防禦力兵種全裝滿,也只是有給這些傢伙玩弄的份兒。所以就要改成龜兵策略:「不玩之前把兵力降到控兵數的 30-35%,等要玩時再把存款一次領出,裝滿高攻擊力兵種,再把兵力花完然後休息」。因為當兵力降到控兵數的約 30% 時,狀態就會變成「全軍覆沒」,此時他人無法攻擊自己,自然而然可以保住勝率。但是這樣要升級的話,就得要自己主動出擊才行,所以也是種花錢花時間的苦差事就是了。

  以上就是我目前為止的心得,依據這樣的原則,我想升到 Lv.30 能保持七成的勝率應該是不成問題的。(我現在Lv.32,勝率 73%,存款約三千萬)。不過我一直有個問題搞不懂,去國家會議廳問了也沒回應:「到底怎麼樣改暱稱啊?」有人知道或是有其他不同攻略方式的人歡迎提出!

2009/05/27

House MD

  最近網路上的壹週刊突然斷炊,搭地鐵時只好改換看連續劇。在兩位 CSI 影迷的推薦下,選了 House M.D. 這齣戲來看。不知不覺已經看到第三季了(現在播到第五季,合約目前簽到十二季),剛巧被 smartliu 逮到要去回應她小姐之前寫的一篇House和Cameron這一對,順手就貼在這裡,省得我又快一個月沒貼文章了(而且上一篇還是敗家文...:p)


  其實看了三季,基本上 House 的劇情架構就像無敵鐵金剛一樣,總是在前三十五分鐘被敵人打的潰不成軍,差點連基地都毀了;然後在最後的五分鐘突然就反敗為勝了,所以每次有新的診斷出來,我總是習慣性的看看還剩多少時間,就知道這個診斷對不對。這個方法直到第二季的倒數幾集才出現第一次錯誤,原因是那一次是分上下集播出(還是上中下?忘了)自然上集的最後診斷不會是對的...XD

 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,像是似乎全美的捐贈器官都為 Princeton 運轉一樣,只要需要 transplant 都是「當天寄件、當天送達」從來沒有延誤過;而且他們的 surgical team 也很猛,再難的手術也都是一塊蛋糕,字典裡沒有「手術失敗」這個詞,於是整個影集就是圍繞著 House 的診斷旋轉,少了一些深度。比起另外一部我有看過的 Grey's Anatomy 來說,這部戲幾乎不死人,(也許常死人就顯不出 House 的大國手風範),這也是讓我覺得不合情理的地方。說到 GA 我也不禁想起是不是每個醫院影集都要有個愛心過剩、充滿母性光輝的角色啊?e.g. Izze @ GA, Cameron @ House. 有這樣的角色性格是不錯,但是看多了就感覺很劇情公式。

  至於感情戲方面,我覺得不是這齣戲的強項。第二季 House & his ex 那段,我還是很難想像到底 Stacy 有哪一點吸引 House,可以讓他如此愛她。編劇沒有對此多加著墨,但就很難說服我沉浸在他們這樣的關係之中(難道 House 只是不喜歡玩具被搶走?)另一方面,到了第三季 Cameron 說她 over house 了,整天跟 Chase 亂搞,我都差點以為是不是在演 Cameron's Anatomy...(這種戲看多了,我真的差點以為美國的醫院都是這麼亂);反倒是 Wilson, Cuddy & House 之間友誼的對手戲有趣多了(雖然好像之後會變質)。不過我發現他們彼此之間幾乎都叫姓,是因為真的一般醫院間的同事都這樣叫,還是因為要加 Dr. 時不會讓觀眾認錯人啊? XD

  再來,還有一點讓我對 House 的印象深刻的,就是它的視覺效果:動不動有針扎進去抗生素開始跑、心臟細胞乾枯死亡等等的動畫,也會讓我聯想起 CSI 系列,他們也常常有這類很炫的動畫。再加上破門而入的檢查與分析,我不得不承認某種程度上我會把它歸類為「醫院版的 CSI」,也難怪喜歡 CSI 的人也會喜歡 Hosue(就我個人接觸到的 cases 而言)。(說起破門而入,後來好像變成例行公事了,但是三隻小鴨從來沒被發現或被告過,也是很不合常理)

  最後,就是病因囉!如果在很短時間內一直看下去,就會發現醫生們每次猜的病都差不多,不知道是編劇黔驢技窮了,還是醫生們只知道這幾種病(因為他們是專科),都快講到我會背了(這就叫看電視學英文嗎?) :p

  說了那麼多我不滿意的部份,還是要講一下為什麼我繼續看下去的原因。其實我喜歡的是病人的部份,每次不同的病人進來都在述說一個小故事,可以藉由親友的互動或是 House 的批判給我一些思考。再加上反正每集都是歡喜結局(病人幾乎不會死),所以看起來也沒有像 CSI 沈重(這也是我沒那麼喜歡看 CSI 的原因,生活太累了,所以習慣看些「陽光點」的戲),自然而然就成為在地鐵上殺時間的首選囉!

  另外,截至目前看到第三季為止,我可以接收到 House 在第一季「everybody lies」和第二季「this is my patient」的訊息,但是第三季好像就沒啥中心思想了(還是我看不出來?)

  這篇是邊做實驗等老鼠邊寫的,思緒很亂,也寫的沒啥章法。看不懂的人就別見怪了。